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690号昆明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
电话:0871-65819655
网站:http://www.fyaee.com
为深入推进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建设,2020年6月21日至24日,市乡村振兴办组织全市市县乡村四级40余人,赴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开展专题培训。通过实地查看、村民走访、集中授课、小组研讨、深入交流等方式,学员们真切体会了昔日破烂贫困村的凤凰涅槃,深化了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把握,进一步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体验、提升了能力、增强了信心,培训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坚持问题导向,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和教学方式
自2019年8月昆明市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乡村振兴合作共建工作以来,全市优选6个实验村先行先试,探索具有昆明特色的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推进路径。本次培训,聚焦实验村建设近期以来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紧紧围绕《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的八大实验任务,在中国农大李小云教授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下,优化设计了产业收益如何留村、生态资源如何实现经济价值、乡村特色文化如何传承保护、如何实现有效的村事管理和服务、农村闲置资产如何盘活、到村涉农资金如何整合及使用、如何吸引和培育新农人新乡贤新村民、如何动员村民发挥主体作用及河边村新业态新产业等培训内容。课程设计新颖独特,培训内容贴近实际,教学方式注重解疑答惑。为增强实效,采用结构化、研讨式授课方式,将全体学员分为六个小组,既有集中讲授,又有热烈研讨,各小组将授课内容和本村实践紧密结合,形成推进工作的思路办法一一展示汇报,授课老师进行总结点评,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互动效果良好。
中国农大李小云教授进行教学讲授和研讨点评
学员们分组进行研讨,每组都有中国农大专家老师引导、指导和辅导
学员结合课程讲授和研讨成果,汇报本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具体思路
二、坚持目标导向,增强创新性推进工作的本领
培训班紧紧围绕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河边村委会、雨林瑶家合作社等单位专家教授面对面进行授课,注重绩效管理,突出能力提升。一是围绕“三力融合”目标开展培训。按照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协调推进,培育形成乡村内生力、都市驱动力、城乡互动力“三力融合”机制,探索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的目标要求,本次培训进一步深入学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深化对“三农”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拓展工作思路和视野,提升抓乡村振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围绕“三村建设”目标开展培训。按照六个实验村率先建成“人居环境样板村、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先行村”的目标要求,培训班组织学员深入分析研讨各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理论讲授、深入研讨,提出深化实验村建设的具体举措。各课程研讨成果及时整理上传实验村微信公众号,初步形成《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村建设工作指南》,为加快实验村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引。三是围绕“三农队伍”目标开展培训。贯彻落实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的要求,组织六个实验村各村组干部、工作队长参加学习培训,提升能力素质。通过培训,进一步为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为探索乡村振兴的昆明路径培养储备“一懂两爱”的三农干部人才队伍。
河边村合作社CEO安排和欢迎学员入住
学员与河边村的青年人才深入交流(在中国农大小云扶贫项目组专家老师指导下,河边村合作社日常管理全由村里的青年人参与,在CEO之下,设有财务总监、工程总监等若干职位,很是牛掰,村里的公共绿化、小型设施维护管养等公共事务他们全包了,为他们点赞!)
三、坚持结果导向,提升培训转换应用能力
坚持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突出教学相长、学用结合,不断把学习培训转化为推进工作的扎实行动。重点是要学习应用好河边村脱贫致富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加强和提升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提升深耕民族生态文化的能力。河边村是云南省最南端的勐腊县下辖的一个瑶族村寨,全村共59户、215人,人均水田地0.67亩、人均旱地2.95亩,劳动力138人,收入来源主要靠传统种植业、养殖业、打零工、政府补贴及橡胶地出租收入。河边村背靠热带雨林,天清气朗,风景秀丽,是一处难得的天然氧吧,生态优势突出。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上产业单一、观念落后等制约,2015年人均纯收入仅2679元,在勐伴镇42个小组中排在34位,村民长期住在石棉瓦顶的简陋木板房中,是当地较为贫困的村寨之一。2015年中国农大小云扶贫项目组进驻以来,立足瑶族文化、雨林特色,通过政府+公益(社会力量)+村民深度融合互动,为河边村扶贫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二是提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推动乡村生态产品实现经济价值,必须对农村三次产业进行交叉重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河边村通过打造复合型产业、提高农户经营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人居环境建设和改善社区治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施策,推进组织模式、经营方式和产权关系创新,引导三产融合项目与村民共同建立利益合作机制,最终让村民收入超常规增长和可持续增长、生活和环境根本性改善、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目标。三是提升深挖乡村功能价值的能力。在生态文明时代,乡村的多功能多价值不断被挖掘和延伸,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以农房建设为例,河边村在农房改建新建中,大力度对瑶族干栏式建筑进行脱胎换骨的设计包装,引导村民每家每户建好一间“瑶族妈妈的客房”,大力发展“嵌入式”精品民宿,为会议经济和休闲旅游打下基础。从2017年4月至今,全村大部分农户获得客房收入,2019年收入最高的农户达10万元以上,最低的也有近万元。河边村农户在小云助贫中心的支持下建立了5家村民餐厅,有三家餐厅的收入已经超过了3.6万元。河边村的生动案例,再次诠释和展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为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经验借鉴,必须深入学习吸收,加强转化应用。(市乡村振兴办供稿)
美丽的河边村